備受關注的塘沽公路客運站喬遷變身項目在9日的京塘高速班線年會上傳出了2006年春節前開工建設,2007年春運前投入運營的喜訊。據了解,盡管該站最后的建設方案還在選擇之中,但新站的功能和定位已經基本明確,新站遷址胡家園后在硬件和服務上都將與航空看齊,建成后將成為濱海新區的標志性客運樞紐工程,天津市最大的客運車站。
24小時服務 無露天換乘
塘沽客運站喬遷的消息本報在今年8月份就曾做過相關報道,日前隨著該站建設規劃的不斷完善,新站的建設方案和功能設計已經進一步明確。
位于塘沽區大連道的塘沽客運站于1997年投入使用,在濱海新區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塘沽客運站開始醞釀擴容變身。記者了解到新的塘沽客運站將搬遷到京山鐵路南側、塘沽區胡家園西側木材場附近,總投資額將超過一億元。新站將易名濱海客運站,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是老站的5倍,建成后將包括客運綜合服務大樓、司乘公寓、行包貨物配送庫、車輛維修庫、加油站、公交轉發站、出租車停靠站、商務及私家車存車場等配套建筑,總建筑面積為1.2萬平方米。
天津長途汽車公司副總經理、塘沽運輸總公司總經理田維健介紹說:新站將成為本市第一家24小時晝夜服務的公路客運車站,乘客從購票到上下車都將實現一體化流程。車場由現在發車、行車混合改為候車區、客發區和發車區三個區域,并引入公交、出租換乘站,達到航空式的無露天換乘標準。
發車千部 電子一體化
目前,塘沽客運站發車能力為每日300部左右,新站建成后發車能力將在1000部以上,售票窗口從現在的5個增加到20個,發車位由現在的6個增加到30個,站務服務與管理更是全部使用電子系統。
據介紹,新站的電子系統將包括站務售票系統、安全監控系統、危險品檢驗系統、聲像傳輸系統、車輛指揮調度系統和資金結算一卡通系統。新站還將成為“環保”、“網絡”、“人文”大站。環保主要體現在增加尾氣排放系統,實現自動化洗車;網絡則是因為該站不但實現電子系統化管理,還將嘗試無人檢票、刷卡乘車、網上售票等服務;人文的說法則源于諸多人性化的服務,除了縮短上下站距離,還規劃了殘障、老弱人士的特殊候車室,對一些夕發朝至的客車進行人性化調整,盡量滿足廣大旅客的乘車要求。
“我們駕乘人員將實行公開招聘,在氣質、語言、著裝等各方面也會向空勤式服務靠近”,提到未來塘沽站的航空式服務,田維健總經理的自信溢于言表。
服務濱海 老站暫不停用
現在塘沽客運站的車輛輻射北京、山東、河北、安徽、江蘇、浙江、內蒙古等省市自治區。服務對象主要為塘沽區和天津開發區的市民。新站搬遷后將比鄰輕軌胡家園站,預計隨著新站的成熟將吸引包括漢沽區、大港區、保稅區和市內六區在內的新客流。
而大家所關心的老站何時停用問題在當天的會上也得到了圓滿的解答,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站投入使用前老站一天也不會停用,絕對不會耽誤新區市民出行。老站停用后將按照塘沽區的規劃改造為該區相關的行政管理區域。
■ 相關鏈接
塘沽客運站明年主 打“服務”牌
在9日召開的“2005京塘高速班線年會暨新聞發布會”上,塘沽客運站結合濱海新區的發展和當前京塘班線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做出了全面提升服務質量的承諾,在2005年歲末提前打起了搶占明年客源的“服務”牌。
在當天的年會上,塘沽客運站、北京祥龍趙公口客運站,聯合京津兩地的祥龍阿爾莎、可隆、津宇、銀建、京津、泰通塘沽公司等6家客運公司成立了聯合會。該站在會上提出了2006年京塘班線經營服務舉措和京塘班線客運企業合作發展倡議書。
據了解,京塘班線于1997年開始正式運行,起始站為塘沽客運站和北京祥龍趙公口客運站,行程約170公里。
做好延伸服務
對于公路客運而言,鐵路大提速和京津城際快軌延伸到天津機場工程的建設帶給公路客運班線的挑戰是不言而喻的。
也正是因為這種壓力,該站推出了2006年京塘班線經營服務舉措。該舉措包括:堅持品牌創新樹形象,開展文明服務評比和特色服務;構建區域客運旅游信息網絡,以旅游拉動班線的發展;開展延伸服務,如代訂賓館住宿、景區門票,提供旅游安排和導游服務等七大舉措。
記者了解到,除了七大服務舉措外,該站還將在京塘線上開展各種公益活動,具體包括春節(1月29日—2月3日)三口之家買二贈一,教師節教師憑證免費乘車,圣誕節外國友人五折乘車等16個節日優惠活動。
提倡站企聯盟
在這次年會上,來自天津市和北京各京塘班線企業發表了京塘班線客運企業合作發展倡議書。該倡議包括:一、成立京塘班線客運企業、站聯合會,推動京塘班線客運站、企業的合作與發展;二、自2006年起由牽頭企業(站)組織每季度召開班線工作會議,協調、研討班線發展及相關問題;三、運營企業、站開行雙方逐步統一車輛檔次、票價、運行方案和服務標準;四、旅游旺季企業車輛可根據具體情況在區域內辦理加班業務,所在地區站做好協助;五、構建區域客運旅游信息網絡,及時發布旅游運輸市場動態,以旅游經濟拉動班線發展;六、規劃建立區域維修救援網絡,確保京塘班線客運安全和暢通;七、反對不正當競爭,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