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萊蕪市農村道路破舊不堪、坑洼不平、塵土飛揚的狀況就像一幅幅老照片一樣,根深蒂固地烙在人們的心中,真實地反映出人們的苦澀和無奈。
有這樣一組數(shù)字:2002年,全市共有縣、鄉(xiāng)、村道1742公里;全市1070個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率不到30%。許多村莊,農民的生產、生活靠的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鄉(xiāng)間小道。農民盼望把爛在地里的果菜換成票子;孩子們盼望著早日把路修到村口,使他們求學的路不再遙遠……
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決定,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xiàn)全市村村通油路,并將村村通油路建設工程列入全市重點工作,確保到2005年底,全市基本實現(xiàn)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的目標。
通過科學決策、認真謀劃、協(xié)調聯(lián)動、強化管理和扎實推進,全市各區(qū)迅速掀起了你追我趕的競爭態(tài)勢,農村公路建設呈現(xiàn)出喜人的局面。截至目前,萊蕪市共完成農村公路建設投資6.5億元,修建農村公路1786.5公里,超出計劃589.52公里,完成計劃任務的150%。到2005年底,我市1070個行政村已經有1034個通了油路,受益人口達到741610人。全市基本實現(xiàn)了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的目標。
在萊蕪市22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三分之二以上為山區(qū)和丘陵地帶,在很多農村地區(qū),道路客運是農民群眾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出行方式。
自2003年全市實施"村村通客車"工程以來,萊蕪市越來越多的農民群眾感受到了出行環(huán)境的改善帶來的便利。截至目前,全市已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08條,投放農村客運車輛320部,營運總里程3280公里,覆蓋全市1056個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總數(shù)的98.7%。基本形成了以萊城為中心、各鄉(xiāng)鎮(zhèn)政府駐地為結點,輻射各行政村莊的農村客運網絡格局,大大緩解了農民群眾出行難、運貨難的矛盾,對促進我市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提升城市形象、改善群眾生活等都起到了積極作用,初步實現(xiàn)了農民兄弟外?quot;走得好、走得經濟、走得安全"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