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0日從廈門市同安縣政協十屆四次會議上獲悉,2008年,同安建制村有望實現村村通客車,屆時,村民到城里辦事將可與“面的”說“再見”了。此次同安區政協會議上,區政協城建交通委課題組提前向區交通局送交了《淺談發展同安農村客運的思路》調研報告。
報告受到交通局的重視和肯定,并提出了落實意見。
每村有一個候車亭
據調查,目前摩托車、農用車、拖拉機、“面的”等仍是同安農村大部分村民、學生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但在同安某旅游景區工作的陳先生說,開摩托車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如果有公交車,我肯定還是選擇坐公交,雖然慢一點,但安全有保證多了。”根據同安區交通局的落實意見,同安將在完善區至鎮、各鎮之間客運線路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鎮與各建制村之間的客運線路,使建制村之間有班車通達,并爭取在2008年前達到全區建制村村村通客車,每鎮一客運站、每村一候車亭。
“微型車”出租公司年內成立
林先生是位“面的”司機,去年他開始拉客跑起“小西門—竹壩”這條線路。不過,由于戴著“非法營運”這頂帽子,他不得不經常和執法部門“捉迷藏”。據了解,這種“面的”在同安農村非常多,這些非法營運車輛長期未納入管理,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超載更是常有的事,導致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簡單取締無助于問題的解決,為此,落實意見中開出“藥方”:整治收編、疏堵結合、組建出租公司。其中,“微型車”出租公司有望在年內成立。
提高公路等級便于公交開行
據介紹,雖然同安目前的110個行政村已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但這些道路多按3、4級技術等級鋪設,在路面,轉彎半徑、寬度等方面都較難適應公交農客車通行,又沒有錯車道,無法交會車。就拿作為公交車的金龍客車來說,其車長最短的是8米,這樣,在轉彎半徑小的地方極易與山上的“摩的”、農用車相撞。因此,在落實意見中,同安區交通局表示要加大對硬件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村公路的建設等級,建好錯車道以利于交會車。同時,今后要實現全區的場站建設與公路建設同步規劃、設計,同步施工、驗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