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6年到2010年,廣東省力爭用五年時間,分區域、分層次對所有符合客車安全通行條件的行政村開通公路班車。
廣東省人大代表、省交通廳廳長張遠貽2月26日表示,廣東省力爭在2007年年底前,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村村通客車,全省所有鎮(鄉)實現100%通客車,在2010年年底前基本實現全省100%具備條件的行政村通客車。
2/3建制村公路實現路面硬化
張遠貽2月26日介紹,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關于解決“三農”問題的工作部署,解決農村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滯后的問題。截至目前,全省2/3建制村公路實現了路面硬化,直接受益人口超過590萬人。
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與高速公路建設齊頭并進,成為全省公路建設的兩大重頭戲。據統計,從2003年至2005年底,全省共投入資金近66億元,其中地方自籌資金(包括折合實物、投工投勞)達44億元,占了2/3,全省完成農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超過2.2萬公里(未含珠江三角洲)。
到2005年年底,廣東省2/3的村通了水泥路,其中珠三角核心地區已經實現100%建制村通水泥路的目標。其他地區部分縣,如肇慶德慶、湛江徐聞、韶關始興等縣已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的目標。預計到2009年年底可完成余下2萬多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比省委、省政府定下的目標提前一年完成。
近年來,廣東省對農村公路補助標準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對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的標準達每公里10萬元,從2005年起,更是提高到每公里補助15萬元,同時,增加了對珠江三角洲地區革命老區農村公路建設的補助。
路通財通姻緣通
張遠貽說,農村公路修通了,村民的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廣東韶關市武江區,自去年年底實現了區內所有通行政村路面硬化之后,徹底解決了20余個行政村的出行問題,尤其是從前被人稱為“光棍村”的妙聯村,路通財通姻緣通,路修通后村里有9對新人喜結良緣,村民收入有了成倍的增長,全村還新增摩托車兩百多輛。
此外,珠海市的通村公路水泥路面硬化后,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公路沿線工業、漁業發展迅猛,魚蝦價格每500克上漲了5毛錢到一塊錢。
建好、養好農村公路
張遠貽還表示,建好、養好農村公路,是發展農村運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為真正體現農村公路建設的整體效益,省交通廳提出,將堅定不移地堅持“三個不動搖”,即計劃目標不動搖、質量要求不動搖、管理模式不動搖。
近年來,中山、珠海、廣州等試點地區堅持“建運并重”,把農村客運場站建設與農村公路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使農民群眾享受行路、坐車的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