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春天到來的時候,溧陽這座特色魅力城市再次引來全國關注的目光。2月18日,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播節目以全新的視角,報道了溧陽修好農村路,服務新農村,積極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做到路通車通,方便農民群眾出行的成功經驗。溧陽農村公路建設赫然成為全國典型。
在蘇南這方隨時可能涌現奇跡的活力板塊上,修路宛如順應發展的必修課,習慣了便成尋常。然而,地處蘇浙皖三省邊界的特殊地域與老區鄉鎮居多的歷史原因,凸現出溧陽修路的非同尋常。正因為如此,溧陽一組厚重的數據不得不讓人感嘆:從2002年以來,相繼投入8
.6億元,建成農村公路971.3公里,其中2003年至2004年的一年半時段內,共鋪筑農村公路566.8公里,且沒向農民分攤一分錢,創造了“三年任務不到一年半就完成”的溧陽速度,超額完成省下達531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任務。
投資力度之大、增長里程之快,力保了農村公路“十五”建設的全面完成,全市如愿實現了市到鎮通二級公路、鎮到鎮通三級公路、鎮到行政村通四級公路、鎮(區)各主要節點20分鐘左右上高速公路的目標,就連全市最偏遠的村10分鐘之內可經四級路上二級路,大大方便了農民出行。
一條條通向全市各村的寬闊大道,見證了溧陽市委、市政府的良苦用心與氣魄。跨入新世紀門檻后,溧陽農村公路的滯后,嚴重制約著全市經濟的發展。從致富農民、統籌城鄉發展謀劃,根據省委、省政府把農村公路建設列為“五件實事”的要求,該市啟動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農村公路建設工程。
幾年來,全市上下集中精力、財力,以高標準、高質量、高速度全面拉開農村公路建設。隨著農村公路建設的如期完工和公路等級的提升,農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5%,50多萬農民在村頭可乘上安全、舒適的客運班車。農村公路建設由此成為農民群眾得益受惠的“民心工程”。2004年和2005年,溧陽兩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農村公路建設先進
(縣)市”,農村公路建設被評為常州市“十佳好事”……
大路通暢,效應立現。全市9個老區鎮由于交通面貌的改善,一舉走出閉塞,凸現環境優勢,招商引資紛紛出現歷史性突破,經濟引擎立時得到更新,奇跡般出現“老區后發現象”。去年,全市各鎮區重點經濟指標考核排行榜上,周城、上興兩個老區鎮躍入第一檔,前馬、綢繆、社渚、上沛等四鎮前移至第二檔……
縱橫交叉的發達路網,有效促進農村資源開發與結構調整,暢通了農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加速了農民的致富進程。近年來,全市農民年均收入增長率保持15%左右。
農村公路與高速公路有機接軌,一舉奠定溧陽在省際的中心城市地位,由此突入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的“兩小時公路圈”,贏得了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新空間……
可以說,溧陽條條大道通村莊,已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眼望新路,全市農民對“十一五”發展滿懷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