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進程中,蓬萊市大力實施“村村通油路 ”和“村村通客車”工程,以此作為加快蓬萊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為群眾辦實事的“民心工程
”,科學規劃,精心設計,在全市農村實現了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車。
在蓬萊市南部山區的村里集鎮,有一個被群山環抱著的小山村——大道劉家村。這個村坐落在山腳下,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一條條羊腸小道包含著村民行路難的辛酸。可如今,“村村通油路”工程使平坦的水泥路鋪進了小山村,一輛輛大客車、貨車開進了村里,圓了祖祖輩輩的夢。
談起這些變化,大道劉家村村委會副主任潘中義感慨萬千。
蓬萊市村里集鎮大道劉家村村委會副主任 潘中義說:“沒通車以前吧,因為我們村是產蘋果的老村,來客戶很不方便,我們沒辦法只能到站馬車站去坐車。現在修路了,客商能及時來,及時走,挺方便。老百姓現在辦喜事,買貨都進城去,一上午就回來了,現在不管干什么,進城都很方便。”
潘中義現在經營著一個兩千噸的果品保鮮庫,方圓幾十里的果品他常年收購。通路后,不僅這一帶的果品價格上去了,省內外的客戶都紛至沓來。
棗莊客戶說:“以前路不好,蘋果全是用小車往外倒,蘋果都顛壞了。現在20多噸的大車一下子進來裝上蘋果就拉走了,又省時又省力。”
像大道劉家村一樣,如今,蓬萊市許許多多的偏遠山村都鋪上了水泥路。全市農村公路南北三縱、東西橫穿和鎮、街直交的大格局已經形成,全市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了100%,極大地方便了群眾。
村民說:“以前咱蓬萊農村的交通很不方便,可現在的路修的很整齊,路溜平溜平的,坐車很方便。交通好,秩序也好,并且還安裝了交通亭,下雨、刮風都不怕,對人民照顧的特別好。”
蓬萊市交通部門還多方籌集資金,統一制作安裝了近200處農村客運站點牌,為全部縣、鄉、村路安裝了指路、指示標志牌和警示樁等道安設施,大大方便了人們的生產生活,樹立了黨和政府執政為民的良好形象,對促進城鄉經濟結構調整,加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