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車電動智能網聯巴士讓憧憬變為現實丨新質生產力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中,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汽車產業創新的重要方向。近年來,中車電動將“智慧的車”“聰明的路”“全能的云”三者緊密結合,將智能網聯汽車的應用場景,從美好的憧憬變為鮮活的現實。
2018年底開始,長沙湘江新區智慧公交示范線的開放道路上,中車電動12米自動駕駛公交已測試運營至今;作為中國中車打造“膠輪上的高鐵”新名片的新成果,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已經在成都、重慶、宜賓、上海等地運營。
通過“云腦”和算法等大量運用,智能網聯汽車變得越來越“通人性”。什么時候過紅綠燈?什么位置可以停車?對于智能網聯汽車來說,這些都是需要不斷去“學習”的行為規范。
坐上長度5.3米的中車電動無人駕駛微循環巴士小V,行駛在長沙湘江新區智慧公交示范線上。車輛配備激光雷達、超聲波雷達等眾多設備,可通過感知融合、數據融合和定位,進行決策控制,自動轉向、變道等高度自動駕駛行為,實現便捷接駁、精準停靠。
因此,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這臺微循環巴士自動調節著轉向角度,識別周邊情況,在道路上正常開行。
小V是中車電動最新款能實現L4級無人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能夠在相對固定的行車區域內,完成高級別自動駕駛,滿足工業園、公園景區、學校、機場等各園區場景的運營需求,全程無需任何手動操作。
通過十字路口時,車速相較道路其他車輛明顯慢一些。“有很多乘客反應了這個問題。”中車電動技術專家介紹,降速是為了保證公共道路行車的安全。
事實上,感知識別目前仍是智能網聯汽車急需解決的瓶頸問題。車輛在道路上行駛,會遇到各種復雜路況,智能駕駛系統能否像人類一樣作出有效判斷,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識別。
比如,跟在灑水車后面開行,智能網聯汽車還不能準確判斷,灑水車噴出的水霧是軟性物體還是硬性物體,是否可以穿過。
為了解決這些識別難題,測試運營的5年多來,中車電動技術團隊一直在探索各種行車場景,然后將識別、判斷和決策的方法,通過軟件和算法,形成新的行為規范,“植入”智能網聯汽車的大腦,持續更新和“馴化”車輛,能夠更加接近人類駕駛行為。
最開始,中車電動的智能駕駛新能源公交車,在通過紅綠燈時,無論旁邊有無行人和車輛,都會猛踩剎車,乘坐感受不好。“那時候車輛側邊沒有感測能力,后方感測能力也只有20米至30米遠。”專家介紹,這些年通過軟硬件以及算法能力的提升,目前在線運營的智能駕駛公交車,左右兩邊可感范圍達到40米,后方可感范圍達到50米至80米,可感知能力也從原來的數字信息提升到了圖像信息。
再比如,進站停車。如果站臺被社會車輛擠占,導致車輛無法行駛至規定位置,“死腦筋”的智能網聯汽車就會“拒絕”開門上下客。通過這些年的不斷“馴化”,現在,它已經學會了靈活處置,會在社會車輛前后選擇合適位置停車、上下客。
作為全國最早上線打造了車路云一體化管理平臺的企業,中車電動智能網聯公交開放道路測試牌照數量行業領先。截至目前,中車電動已有63000多輛新能源車輛在世界各地運行,其中,無人駕駛累計里程超20萬公里,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智能感知信息數據。整體數據量已經到了2PB,相當于839萬臺手機的存儲能力。
接下來,中車電動技術團隊將繼續通過數據和算法,讓智能網聯汽車完成更多行為規范,賦能更多城市公交智能化服務升級。
1、凡本網注明“來源:m.yfzyy.cn”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客車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m.yfzyy.cn”。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客車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國慶假期收官,藕粉出行體驗分享來啦![10-08]
- 合肥國際新能源車展 安凱引領“智·電”出行[10-01]
- 智馭未來 匠心筑夢 中車電動第五屆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揭曉[09-30]
- 打卡《黑神話:悟空》取景地 還得靠依維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質量旅游客運服務體系[09-29]
- 綠色公交“新風景”安凱純電動G6批量上崗紹興 [09-29]
- 公共出行焦慮重重 歐輝客車BJ6859幫你做好情緒管理[09-29]
- 夢想1+1 VIP 中通客車助力森煜汽運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靚麗名片[09-29]